大赛官方网站

位置:Home > 赛事介绍 > 编程类竞赛 > 编程类 · 编程挑战赛

编程类 · 编程挑战赛

比赛是以无人机编程并执行任务为主题的个人竞赛。选手通过图形化编程,语言编写程序,控制无人机按科目要求完成赛道任务,并根据科目总得分与完赛时间评定比赛名次。

详情


第九届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

编程挑战赛比赛规则

一、飞行器要求

组别

小学组、初中组

高中组(含中专与职高)

机型

四轴飞行器

轴距

130±10mm

190±30mm

电机类型

空心杯电机

无刷电机

起飞重量

100±10g(含保护罩和电池)

≥240g(含保护罩和电池)

飞行安全

保护设计

至少具有半包围结构保护罩

位方案

图像识别

飞行时间

8分钟

电池类型

锂电池

电池参数

1S,额定电压3.8V,容量1200±50mAh

2S/3S ,额定电压7.4V/11.1V ,容量1600±400mAh

编程软件

图形化编程,支持3D预览

飞行器灯光

有,可编程


二、比赛方式

1.编程挑战赛为个人竞技赛,根据比赛飞行得分、飞行时间和所用飞行器数量排定名次;

2.比赛提供标准场地与电源接口及相应科目道具,飞行器及其他比赛设备均由参赛选手自备,每人仅限携带一台编程设备(电脑、平板等);

3.比赛分为“编程”和“飞行”两个环节:

²  编程环节:在封闭的编程赛场中获取题卡,现场编程。小学组编程时间为60分钟;初中组、高中组(含中专与职高)编程时间为90分钟;

²  飞行环节:在飞行场地使用程序控制飞行器完成科目任务,整个环节中不得对程序进行修改;时间限时10分钟;

4.比赛将在多个场地进行,飞行环节前公布参赛选手的出场顺序,限定时间内,每位选手至多有两次飞行机会,单次飞行最多可用2架飞行器进行比赛;以飞行较好的一次计算成绩;

5.比赛流程:

²  参赛选手提前30分钟进入编程场地,裁判宣布开始后开始编程;

²  参赛选手编程结束后,由裁判对编程设备做封样处理;

²  参赛选手携带封样的编程设备及飞行器进入飞行赛场,由裁判检查器材与封样;

²  裁判发出“开始”口令,10分钟倒计时开始;

²  参赛选手进行设备调试与飞行;

²  参赛选手比赛结束后离场;

6.每位选手单独计算飞行得分及任务完成时间,完成的规定科目可获得相应得分;

7.如比赛中出现以下情况,对应的成绩计算方式如下:

²  按照规定要求完成科目的过程中,坠机且无法复飞的只记录已完成科目的得分,飞行时间按600秒计时;

²  未按照规定科目要求完成比赛,按实际飞行时间计时,对于未按规定科目要求完成的科目,相应的科目不得分;

²  飞行环节整体用时超出规定时间的,比赛结束;

²  携带任何形式的编程文件或有助于编程的物品(包括但不限于移动存储设备、纸类文件、参考书等),进入编程场地未按要求放到指定位置的,取消成绩;

²  携带任何形式的通讯工具,进入编程及飞行场地未按要求放到指定位置的,取消成绩;

²  编程环节开始后30分钟内到场的,可正常进行编程,结束时间不做顺延;30分钟内未到场的,取消成绩;

²  飞行环节编程设备封样异常,取消成绩;

²  飞行环节中参赛选手因异常操作导致场地与科目不合要求,本轮成绩无效;

²  比赛过程中发现作弊,取消成绩。

8.比赛因扣分导致总得分为负数时,以0分计算;

9.飞行过程中飞行器碰倒科目道具,参赛选手可在本轮飞行结束后对科目道具进行原位恢复,期间飞行环节倒计时不暂停;

10.比赛结束后,现场裁判向参赛选手出示《成绩记录单》,需场上选手签字确认;

11.以下几种情况可判定本轮飞行结束:

²  比赛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飞行科目,所有飞行器安全着陆完成锁桨,桨叶停转;

²  飞行过程中飞行环节时间耗尽;

²  所有飞行器跌落,无法复飞;

²  飞行器飞到比赛场地外;

²  飞行开始后场上选手触碰飞行器。

三、成绩评定

1. 总得分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飞行科目的得分;

2. 得分高者为优胜,以飞行总得分排定比赛的名次与评定奖项;

3. 在得分相同的情况下,飞行用时短者为优胜;

4. 在飞行用时也相同时,飞行器数量少者为优胜。

四、比赛科目

飞行正式开始,飞行器解锁,计时开始。

科目①绕竖杆: 在飞行高度低于标杆高度上限的前提下,以机头方向为前进方向,绕杆飞行一圈,且需以绿色灯光标明机头方向;

科目②绕横杆: 飞行器环绕横杆一周;

科目③穿竖圈: 穿过圆圈;

科目④穿横圈: 穿过圆圈;

科目⑤绕横8字: 在飞行高度低于标杆高度上限的前提下,绕2根竖杆,从左或右侧进入8字。8字的进入与改出位置相同,裁判优先以实飞状态进行判定,当实飞无法判定时,以3D预览轨迹为准(轨迹需完全闭合);

科目⑥绕竖8字:绕2根相同高度横杆,从两侧进入,上下绕8字。8字的进入与改出位置相同,裁判优先以实飞状态进行判定,当实飞无法判定时,以3D预览轨迹为准(轨迹需完全闭合);

科目⑦变色穿圈:从低到高,变换3种不同灯光颜色穿过三个圆圈;

科目⑧穿高低圈:飞行器穿过两个圆圈,顺序与方向不做规定;

科目⑨垂直8字:绕2根高度不同的横杆,从两根横杆中间进入,上下绕8字。8字的进入与改出位置相同,裁判优先以实飞状态进行判定,当实飞无法判定时,以3D预览轨迹为准(轨迹需完全闭合);

科目⑩连环穿圈:连续穿过多个圆圈;

定点起降:飞行器需从规定区域内起飞,并于最后全部降落到该区域范围内。

最后一个飞行器着陆后,桨叶停止转动为本轮比赛结束,计时停止。

小学组采用科目①~⑩中的5个科目;

初、高中组采用科目①~⑩中的8个科目;

除定点起降外,其他科目完成顺序不做要求。

五、得分规则

比赛得分由基础编程分和实飞科目分两部分组成,小学组满分140分,初、高中组满分200分。

基础编程分:20分;

基础编程分的获得:(1)选手在飞行环节规定时间内起飞的,可直接获得基础编程分。(2)选手在飞行环节规定时间内未完成连接并起飞的,由选手通过编程设备,以模拟方式向裁判证明程序有效的,可获得基础编程分。此时不关注科目完成情况,同时也不能获得实飞科目分。

实飞科目分:

小学组120分;

初、高中组180分;

1.科目①~⑩、定点起降:20分;

2.每个科目须单独完成方可得分;

3.扣分项:

(1)飞行器在通过科目时,碰撞科目道具,扣10分/科目;

(2)如果选择2架飞行器完成科目任务,比赛时2架飞行器发生碰撞,扣10分/次;

4.科目:


(1)科目①:竖杆高度1.5米~1.7米

(2)科目②:竖杆高度1.5米~1.7米,横杆长度0.8米,横杆离地高度1.5米

(3)科目③:竖杆高度1.5米~1.7米,圈直径0.6米~0.7米,圈中心离地高度范围由现场题卡给出

(4)科目④:竖杆高度1.5米~1.7米,圈直径0.6米~0.7米,圈中心离地高度1.2米

(5)科目⑤:竖杆高度1.5米~1.7米,两个竖杆间距1米

(6)科目⑥:竖杆高度1.5米~1.7米,横杆宽度0.8米,横杆离地高度1.5米,两组道具间距1.2米

(7)科目⑦:竖杆高度1.5米~1.7米,圈直径0.6米~0.7米,三个圈的中心离地高度分别为1米、1.25米、1.5米

(8)科目⑧:竖杆高度1.5米~1.7米,圈直径0.6米~0.7米,高圈中心离地高度1.5米,低圈中心离地高度1.1米

(9)科目⑨:竖杆高度1.5米~1.7米,横杆长度 0.8 米,横杆离地高度 1.5 米,第二杆离地高度由现场题卡给出

(10)科目⑩:竖杆高度1.5米~1.7米,圈直径0.6米~0.7米,三个圈的中心离地高度为 0.9~1.5 米,实际高度由现场题卡给出

(11)定点起降区:由4个坐标点所围成的矩形区域






相关赛事

Copyright © 2017- CSAA - All rights reserved.

版权所有 © 中国航空学会  京ICP备05039765号-10

声明|隐私|站点地图

请输入关键词!!

取消